“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基础疾病筛查项目”近期正式启动。本次调研项目旨在通过全国范围2000例多中心患者调研,分析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下文简称“慢淋”)患者的基础疾病分布,验证房颤等心血管高危人群的筛查模型与评估患者长期生存和治疗状态下生活质量,推动建立基础疾病管理相关评估系统以及患者生存质量评估标准,为临床治疗制定更为适宜的治疗决策提供依据,助力国内慢淋治疗进一步迈向长期慢病管理的新未来,为更多患者实现长期生存并且改善生存质量。
好发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逐年上升
此次调研由北京微爱公益基金会、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发起,百济神州支持。记者了解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的淋巴增殖性疾病,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目前,我国慢淋发病率约为0.18/10万,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至3%,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及国民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慢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来源 视觉中国
365bet下载地址苹果版“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作为相对惰性的肿瘤,其表现为发展慢,病程长,治疗周期通常为5~10年。而慢淋患者多为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加之由长期治疗带来的老年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都成为影响患者治疗方案选择的关键因素。”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肿瘤中心主任邱录贵教授介绍说,BTK抑制剂是慢淋治疗的主要药物,例如第一代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在长期随访治疗过程中,每年均有患者发生房颤。在近期更新的伊布替尼美国说明书中也警告具有心脏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和糖尿病)、既往有心律失常病史以及急性感染患者中,服用伊布替尼治疗具有较高风险发生死亡或猝死的事件,需要引起警惕关注。
患者期待改善长期生存质量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组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李建勇教授告诉记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比西方国家相对更低,可能是它的十分之一。“但是我国慢淋患者比国外患者要年轻,国外是70-72岁左右,我们可能是60-62岁左右,我们中位年龄比西方国家低10岁左右,但是仍旧以老年患者为主。”
365bet下载地址苹果版李建勇教授说,随着医学进步与新疗法不断涌现,淋巴瘤已经成为恶性肿瘤领域中进步最快的癌种之一,包括慢淋在内的淋巴瘤逐渐向一种可能被治愈的慢性疾病转变,令患者对于慢淋治疗的期待由过去的‘活得长久’逐渐升级为‘活得长久,活得更好’。这就要求医生与患者双方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加主动、科学地评估患者个体的整体健康情况,特别是慢淋患者在长期治疗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房颤等较危险不良事件的潜在风险,在治疗方案决策前提供快速、有效的评估系统,帮助医生基于更加完善的诊前评估,来制定更为优化的治疗方案,推动实现治慢淋如治慢病,帮助更多患者延长生存,改善生存质量。”
来源 视觉中国
历时2年 计划全国收集不少于2000例患者样本
邱录贵教授介绍说,目前国内慢淋治疗领域仍缺少相应的数据,来辅助医生评估筛查出具有心血管高风险的患者并以此参考制定更为适宜的治疗决策。“为此,本次筛查项目计划面向全国收集不少于2000例患者样本,旨在通过了解有关中国慢淋患者基础疾病分布情况与生活质量的真实数据,建立和验证高效的心血管等高风险患者的评估系统,帮助患者清晰知晓治疗获益与风险的同时,作为参考支持医生进行更精细化评估、制定更适合的治疗方案。”
365bet下载地址苹果版“已经有结果显示,对慢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普通人群的发生率更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是逐渐增大的。现在用BTK抑制剂的很多患者的生存跟正常人是没有差别的,所以随着时间延长,这一类高血压、心血管事件发病率也会逐渐增加。特别是第一代BTK抑制剂,由于靶向性相对不强,所以会引起房颤或者高血压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上升。”邱录贵教授说,“所以我们充分调研国内患者的特点之后,对今后怎么选药非常重要。所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做中国相关的研究,因为国内和国外发生率是不一样的。”
365bet下载地址苹果版专家表示,本次项目是继2021年《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现状白皮书》后,又一项聚焦慢淋诊疗关键挑战,着力提升慢淋长期慢病管理水平的重要研究。
百济神州大中华区首席商务官殷敏女士表示:“秉持‘百创新药,济世惠民’的初衷,百济神州自成立以来,在血液肿瘤等领域持续深耕,围绕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重点癌种,建立了丰富的产品线,为患者带来更丰富的治疗选择。”据了解,此次项目调研和随访将历时2年,最终计划发布中国慢淋患者的基础疾病分布情况,推动患者基础疾病评估标准与系统,验证房颤高危人群评估系统在中国应用可行性,推动临床就有关慢淋治疗基础疾病风险的主动管理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完善的诊疗与患者心血管管理共识建议,共同助力我国该疾病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李海慧